丙7 作工的准备
一. 本课目标。
教导学员明白在走上事奉道路之前应当怎样准备自己。当面对事奉中会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时,怎样才能从生活、真理﹑心志这几方面来胜过。
二. 预习部分。
1. 思考题。
(1)自从你立志奉献作主圣工后,魔鬼有无动摇你奉献的心志,是从哪个方面来动摇的?
(2)你对自己所传的福音内容有充份把握是正确的,是出于神的吗?这是不是太过自信?依据是什么?
2.预习经文:背诵 林后6:3-10
三. 讲课部分。
1. 主耶稣在开始出来作工前先有哪几方面的准备:接受约翰的洗礼,接受魔鬼的试探,接受圣灵的能力。
2. 魔鬼三次试探耶稣带给事奉神的人教训与警戒:生活方面,真理方面,心志方面。
3. 得着主的大使命。
4. 主与三个要想跟从他的人之间对话时所提出的要求:艰苦性,紧迫性,彻底性。
5. 指望得粮与指望得利的不同。
四. 讨论部分。
1. 在你事奉的道路上最多受到撒但试探的是哪些方面,你是怎样胜过的?
2. 传道人往往需要为主的缘故撇下家庭,但圣经明明教导要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提前5:8 是不是有矛盾?应当怎样理解主对我们要撇下一切的要求,具体该怎样作法?
大纲:作工的准备
一. 主耶稣在开始工作前的准备。
1. 太3:13-15 受约翰的洗礼——尽诸般的义,不忘当尽的人事本份。
1)加4:4 承认自己是生在律法之下(但不是在罪恶之下)的人。
2)罗9:30-31 肯定律法是好的,是神设立的。
3)太5:17 表明自己来是要成全总结律法,不是否定废掉。罗10:4
4)徒19:4 见证约翰是他的先锋,为救恩预备人心(有愿意悔改之心)。
5)路20:3-4 肯定约翰乃神所差,他的洗礼是来自神。
2. 太4:1 受魔鬼的试探 —— 从得胜试探表明真理扎实根基。
1)林后11:14 魔鬼试探人,不会先让人知道他是魔鬼,现在要来试探了。
2)约13:2 分辨是否来自魔鬼试探,要注意意念是否符合真理原则。
3)来2:18 我们经过试探,可以更有效帮助被试探的人,体恤别人的软弱。
3. 路4:14受圣灵的能力 —— 神的事工就是圣灵的事工。徒13:4
1)太3:11 要用圣灵与火施洗,人在圣灵光照下,为罪内心忧伤如焚,因痛悔己罪而重生,就是重生的洗。多3:5-7
2)路3:22 是有圣灵的印证,必符合圣经真理的原则。约壹5:7
3)徒1:8 要有圣灵的同在和能力。
二. 魔鬼三次试探耶稣给我们的教训与警戒。
1. 生活方面:不要为自己打算。
1)彼前 4:10 从神所得的恩赐不是为自己用, 乃是为服事弟兄姐妹。耶稣一生行过这么多神迹,没有一件是为自己行的。
2)提前 6:8 一个事奉神的人生活原则应当是“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3)腓 4:11-12 不但知道怎样处卑贱缺乏饥饿,也知道怎样处丰富饱足有余。
4)林前 4:11-13 在作主工作时生活上经历艰难劳苦原属正常之事。
5)林后 6:4-6 从穷乏困苦廉洁等方面更能表明是神的用人。
6)太 6:26 信心生活应像空中飞鸟仰望神随时的供给。
7)王下 4:1 前辈留下脚踪显示作主工作的人大多过着清贫简单生活,无暇顾及自己生活的改善。徒 3:6
2. 真理方面:要有扎实的真理装备。
1)约13:2 对心中得到的意念能很快分辨出是否符合真理原则是识破魔鬼诡计的根本方法。
2)太4:6 撒但更大的诡计是迷惑信徒错用神的话,用在不合适的时间地点场合。
3)弗 4:14 一切异教之风都是用似是而非的道理,动摇人的纯正信仰。
4)太 4:7 对真理认识不能只看圣经个别语句,应有全面认识完整理解。记住耶稣说“经上又记着说”。
5)加 1:9 对自己所传的道是否符合真理要有把握有信心。
3. 心志方面:常存专一的奉献心志。
1)太 4:10 魔鬼不一定要你单拜他, 他可以让你心持两意,既拜神又拜他;多拜神少拜他,经常拜神偶然拜他。
2)加 1:10 我们工作常想既得神的心也得人的心,心持两意是神否定的。王上18:21
3)林后 4:5 我们在作见证时中心是耶稣还是自己。约 3:30
三. 得着主的大使命。
1. 太28:19 大使命的内容不是“去”而是“使万民作主门徒”,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2. 路24:45-48 作好去的准备。
1)必须先明白圣经才能在去的时候有传的内容。
2)必须是去作这些事的见证。
(1)见证主耶稣的受害和复活。
(2)传悔改赦罪的道。
四. 主对跟从者的基本要求。路 9:57-62
1. 路 9:57-58 认识跟从主的艰巨性。
耶稣没有拒绝他的要求, 只是提醒他跟从主会遇生活上的艰苦。这是一个文士(太8:19- 20),所以耶稣特别提醒他,跟从主不是换一种宗教职业,生活上会有根本的不同。
2. 路 9:59-60 认识作圣工的紧迫性。
为主作工不能等以后再说, 不能以任何情理要求为借口作托词。死人的双关意义:死在罪中的人和必死的人。
3. 路 9:61-62 认识奉献路的彻底性。
能否撇下家庭是很多事奉者的关键,不是家人要与之为仇,而是自己过重的家庭观念造成事奉的拦阻。太 10:36
五. 工人的经济问题。林前 9:10, 提前 6:5 得粮和得利不同,不一定在乎钱的多少。
得粮 得利
1. 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 1. 从衡量物质利益出发。
2. 承认一切出于主的赐予。 2. 认为一切靠自己水平。
3. 是事奉神的人生观。 3. 是职业性的价值观。(提前5:17)
4. 得到后常感不配, 满心感恩。 4. 得到后常感不够,应得更多。
5. 指望从神得粮,作工时不存直接 5. 在哪里作工,理当从哪里得酬劳。
得酬劳之心。(林后11:8-9)
6. 是正当的要求。  6. 是非分的奢望。 |